2021年高考作文与深度解析!
阅读次数:852 2021-06-09 08:55:17发布时间:

2021-06/banner/df7a58b09658471580bf932d58ae0f02.png


全国甲卷作文解析

地区: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解析


作文命题指向较为宏大的时代命题,站在新百年的节点上,强调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于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和为国选材的高考任务,引导青年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紧密关联起来,综合性很强。材料设置情境和写作任务,引导考生在读图基础上体悟含义,从部分到整体,从形式到内涵,感知材料、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断探究,进而鉴别取舍,以文章形式呈现个人思考,实现对考生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查。


首先题目将青年的成长与未来发展置于当代中国特定的环境中,展现出当代青年的成长受到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浸润和滋养,青年的未来也必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的事实,凸显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我们”之间的密切联系,引导考生深刻领会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的历史规律,自觉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融汇在一起,进而思考自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能够做什么,怎样才能有所作为,完成新一代青年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精神血脉、肩负时代重任、续写时代新篇的历史使命。新时代背景下,作为社会的接班人,学生的担当和责任感是不可或缺的,这样社会才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可以将此作为一个切入点。


其次,材料本身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空间。材料以第一人称复数的“我们”,将考生带入共同参与、共同记忆的同情共感的情境中,有效地将红色文化传承的重大问题,极其自然地转化为考生必然要思考的成长与发展问题,使其能够有切身体验,有感可发、有感而发,从而实现“立德树人”在写作能力考查中的有机融入。考生首先应该思考“可为”和“有为”这两个概念的关系,作为关系型的话题,它们以相对概念的形式出现。结合材料最后一句,可以看出时代是“大有可为”的,而青年自当“有为”,由此,可以将话题延伸到“个人”与“大我”之间的关联。更进一步,可以思考“历史”与“现在”的关系。材料的主题内容先总述了在百年历程中,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血脉灵魂,之后分别列举节日、歌曲、作品、烈士、榜样等为实例。这百年的文化是开创今日“可为”时局的原因,也是当今青年的“有为”底气,由此可以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维。


再次,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在国家迈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作为中华民族的每一份子,都有“可为”的机遇、条件和环境。而对每个中国人来讲,我们又都应该“有为”,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总结来讲:如今的中国,我们“可为”;如今的中国人,应当“有为”


参考立意:

1. 把握正确的方向,大有可为

2. 带着担当与责任继续前行,不负众望。

3. 响应时代召唤、肩负时代使命。

4. 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勇于担当

5. 做可为之事,成有为青年。

6. 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

7. 握可为时代之脉,做有为青年

8. 为所应为 激流勇进

9. 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

10.时代向前   吾辈向上


全国乙卷作文解析


地区:安徽、河南、山西、江西、陕西、甘肃、 吉林、 黑龙江、内蒙古、新疆、青海、宁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解析材料由三段内容组成:


第一段从古人对理想的追求谈起,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接千载,笔游万端。第一段共三句话,分两个部分,第一句话说“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旨在引导学生,古人谈理想,可以从多个角度谈,可以谈追求理想的基础,追求理想的方法,实现理想的路径,理想的目标,也可以谈以上各条之间的关系等等。这是在引导考生打开思维,多角度立意,涉及人生理想追求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谈都可以,只要言之成理。


第二三句话举了汉代扬雄以射箭来比喻追求理想的例子,举例说明确立理想以及实现理想的方法、途径。扬雄把“义”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先确定目标,再付诸行动,最后实现理想。材料从写作路径上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扬雄把“义”作为自己的理想,这是儒家追求的崇高目标,“义”指正义,道义,孟子说“舍生取义”把“义”看作比生命还重要。确定了如此宏大高远的人生理想之后,第二步要付诸行动,要“修身”要“矫思”,要加强修养,要端正思想,最后经过积淀,厚积薄发,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材料中引用扬雄的话,从价值观上引导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化功能,并且为学生打开了写作的思路。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写出自己的理想,并从不同的角度写出实现理想的途径和方法。


第二段只有一句话,前半句的关键词有三个“追求理想”“当代青年”“启示”。引导考生,作文题目不是在写古人的理想,不能“掉书袋”不能扎进“故纸堆”中,作文的命题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写当代青年的理想,第一段写古人的理想,只是一个引子。后半句的关键词有两个“自身发展”“思考”。从内容上要结合自身的发展谈理想,自身的发展与当代青年要相匹配。把自己的理想自身的发展与当下的时代社会相结合。写作任务非常明确,抛开自身发展谈理想,就是套住。结合自身发展,谈理想,但抛开时代,只谈个人主义,不谈家国情怀,就是低品质的作文,就是没有思考的写作。“思考”两个字,提醒考生,思想一定要深刻,一定要的思维品质上,在思想深度上,在论证广度上,有亮点、有突破。

第三段要求旋转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不在赘述。


材料言简意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体现高考立德竖直的与人目的,同时引发学生深度思维,思辨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立意:

1.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理想活水来

2. 怀揣理想,奔赴热爱

3. 理想照耀中国梦

4. 理想不负少年,奋斗正值青春

5. 青春理想助力伟大复兴


新高考Ⅰ卷作文


地区:山东、福建、广东、河北、湖北、湖南、江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备考建议


1. 坚持情境写作的备考方向。继续强化写作的情境、任务意识,引导学生读懂材料,完成思维对译,细化任务指令,全面完成写作要求。无论写作类型有怎样的变化,都应该在题干的材料要求范围内,挖掘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的任务,将之分解为多个维度,如具体情境、写作身份对象、内容要求、文体要求等,提高写作任务的完成度。


2、 重点关注材料作文,材料可以花样翻新,也可回归传统,但仍需紧盯社会热点背后的故事。考场作文有它的限制性,在这一态势下,材料作文以其灵活的形式,广泛的取材范围,以及多方面考查学生读写能力的优点,迅速赢得了先机,在高考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考生在审题时要抓住材料的关键语句,理清材料的逻辑关系,找准材料的最佳立意,注意议论的结构,材料是旧材料,但也要注意例证的新鲜度。


我们必须在正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确保你的理解不会走偏,不妨参考以下步骤。

第一步,阅读作文材料,分清层次,用一两句话概括主要内容,并且根据主要内容提炼出关键词;

第二步,总结材料背后隐含的观点或倾向性;

第三步,“我”的观点与见解;

第四步,验证我的观点是否契合材料的主要内容。


在当今媒体发达的时代,关注各类热点问题,能够阐述自我看法,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们要关注新闻的纵向发展,也要关注其横向联系,从中找出内在的规律,分析社会热点背后的故事。


3. 继续强化思维训练,在作文题目材料的深入分析上下功夫。如今作文设题往往具有真实性、矛盾性、思辨性的特点,要想文章写得漂亮,除了能完成基本写作任务之外,还需能够针对问题,鞭辟入里,彰显观点。强化思考的深入性、表达的逻辑性,在发展等级上创造更多的亮点。


4. 阅读,仍是提升高考写作水平的重要法宝。新课改、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备考,必然要打上两者的印记。如新课标中的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专题学习、主题学习、项目学习等等语文学习方式,也可以适当地介入高考复习备考,尤其是写作备考。高考试卷不仅是选人的载体,还是育人的途径,其“立德树人”的目标要求我们的备考素材必然要关注这一功用。训练要着眼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自觉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彰显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增强“四个自信”。要在提升学生的时空格局、家国情怀,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书生意气”上下功夫。


新高考Ⅱ卷作文


地区:海南、辽宁、重庆


2021-06/banner/18dfd6ed95714eddac227dec8ec1fedf.png

(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


[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解析


【漫画写作关键能力】


一看漫画的标题和文字。漫画的标题是漫画的眼睛,被称为“画眼”,可以洞察整幅漫画的主题。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语言文字。画中的语言文字,往往言简意赅、画龙点睛,对我们理解漫画的寓意很有帮助。因此,我们在审漫画题时,要仔细品味这些文字,认真思考其中隐含的观点。比如,本题为一组四格漫画。要高度重视其中文字,如每一格的文字说明,“描红”等。


二看漫画画面。漫画是一门绘画艺术,它常用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勾画出幽默、诙谐的画面,用以说明某种观点。因此,分析漫画的画面是写作的重要环节。漫画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因此,我们在审读漫画时,一定要仔细、全面地观察画面。首先,整体观察。看清画面由哪几部分构成,以什么为主。其次,局部观察。细致观察画面的细节部分。漫画通常由人、物、景组成,要注意人的外部特征(穿着、动作、神情、年龄等),体察心理,观察背景。

 

三看漫画的夸张、变形之处。夸张是漫画的主要表现手法。为了说明某种观点,漫画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的描绘给予变形、夸张,以达到发人深省,引起观者共鸣的目的。因此,在审漫画题时,还要注意分析漫画的夸张、变形之处。夸张、变形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的寓意所在。例如下面这幅图(2016年全国Ⅰ卷):漫画上最夸张最醒目的就是孩子手上试卷的分数和随着分数变化而带来的亲吻或巴掌。亲吻和巴掌对应的是教育者对孩子教育的方式:赏识性教育与棍棒式教育。


四看漫画的现实意义。


五要分析关系,把握寓意。看清画面内容的构成后,就要深入分析作者作画的目的及意图。善于用联想类比手法,由此及彼地对接现实。要学会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联系社会实际,根据要求进行合理联想,综合构思成文。漫画的幽默让人发笑,读画的人在笑中领会寓意。当你“笑”的时候,肯定并非“笑”漫画本身,而是联想到生活中确有类似的事。所以,漫画作文中联想和想象不可或缺。


北京卷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


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瓜熟蒂落、羽翼丰满,这是草木鸟兽成熟的模样;但对我们而言,真正的成熟却不仅仅指身体的长成……


请以“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文学名著中常有一些让人心生遗憾又给人启迪的人物。请从《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个人物,谈谈他(或她)为何令你感到遗憾,又带给你怎样的启发。要求:写明作品和人物,言之有理。不超过150字。


(2)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班级要开展“缅怀革命先辈、点燃青春激情”的主题活动。如果让你参与策划,你会在活动中设计一个怎样的核心环节?请说说理由。要求:简要说明核心环节的内容,重点陈述理由。不超过150字。


(3)请以“醒来的瞬间”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小诗不超过150字,抒情文字150字左右。


作文解析


【作文1审题】


【限制性】

1.情境分析。

材料列举了三种人生态度:慨叹生不逢时,只愿安分守己和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引发青年一代思考个人发展与成长和时代的关系问题。显而易见,前两种是被动的、消极的,题目持否定态度,因为被动就如利器之铁锈。第三种“深感”表明认同之深,“时不我待”表明惜时和行动。命题人希望青年人变被动为主动,做新时代有为青年,这是考生思考和立意的方向。


2.典型任务。

考生要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限制了写作的范围和关系,就要围绕“时代”“青年”“担当”“责任”等内容进行认识和思考,不能脱离情境而大谈青年成长。考查了考生对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意义的理解以及理性思考的能力。


3.价值判断。

作文(1)的信息告诉我们,在当今时代大发展的背景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学生),要具有新时代价值观,要积极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将个体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融为一体。考生要具备一定高度的价值观以及政治素养,须在行文中阐释时代和个人、个人和国家之间的统一关系,肯定第三种态度,否定和批判前两种。


【开放性】

1.立意角度。

尽管要体现个人小我与社会大我的关系,谈作为青年学子对自己肩上责任的认识关系这个大论题是必然的,但是,文章立意的角度仍可以有多种选择。如站在学生这个角度,阐述在当前背景下应该如何确定自身位置以及如何展示自身价值应是最适合写的立意。也可强调时代发展大背景的历史意义对个体作用的影响,或是强调个体在新时代的价值体现对时代发展的作用。


2.联想构思。

考生写作时要结合材料,又要“联系现实”,要由材料展开联想和思考以支撑论点。可由个体到时代,由历史到现实。对“时代”的思考范围可以上升到国家范围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甚至世界范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考生确定立意后,可旁征博引,论证论点。比如就感受新时代这一方向,可以正面联想嫦娥探月探测器的成功发射,中国高铁世界领先的水平,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如何激发中国人的自豪感,如何激发自己的责任感及时代使命,为祖国增光等。还可以设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各种问题,思考自己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和办法来解决;也可以回顾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坚定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决心不动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动摇的姿态;更可以谈作为青年学子对自己肩上责任的认识,以及对未来投身国家建设的期许;还可以畅想“18岁的我”和“50岁的我”在2050年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时相见的场景。选择的角度非常自由,可以体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只要找准切入点,在结构运笔上细加斟酌,文章就会有看点;至于事例,更是俯拾皆是。


上海卷作文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作文解析


未来高考作文的发展趋势,要看好两个方向:


1. 凸显理性精神,与时俱进思考国家大事,写好笔下文章。


一篇考场作文体现出的理性态度,就是该考生看待社会现实的理性精神。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首先能够做到文意要准,审题细致,立意精准,是写出优秀作文的前提。“新高考”基本上仍是材料作文,在主题、情境的设置上十分具体,尤其是对主题的深入剖析,越来越凸显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其次,还能坚守文风要正,考场作文必须思想健康,最好表达真情实感,排斥空洞的套话,不关联的堆砌,不提倡花拳绣腿和无病呻吟。文脉还要通畅,务必段落自然合理,结构完整,脉络清晰。最好是总分结构,首尾呼应。文气还要壮一些。气势充沛与否,主要看考生的知识储备和语言功力,一段一段写下去,终有滔滔不绝之势。


2. 凸显文化底蕴,致力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培养家国情怀。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基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创造了广阔的精神世界。当下高考的每一个题目,细细琢磨,都离不开伟大的中华智慧。引导广大考生重视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有助于提升研讨传统文化经典的能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自信,从而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另外,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历史,十四五规划的开启,学习中国革命传统的文学作品,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伟大复兴的梦想和无数革命者的奉献牺牲精神,有助于培养广大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天津卷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如果说时间是一条单行道,那么纪念日就是道路两侧最醒目的路标,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时间永不停步,纪念日不会消失。记住它,可以让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而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作文解析


审题立意


在临近高考半个月前,学科网做过一个《朗读者》的台词汇编专辑,第16辑标题即为《纪念日》,其摘录的“卷首语 ”这样写道:“纪念日是结绳记事上的一个个绳扣,它纪念着一个生命的诞生和离去,也纪念着一段历史的开始和结束。如果说时间是一条单行道,那么纪念日是道路两侧最特殊的路标,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毕竟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这是郝思嘉站在一片废墟上渴望重建家园的纪念。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这是鲁迅写下的不能忘却的纪念。随着时间的流逝,纪念日可能会被淡忘,但是,它绝不会消失。它向我们招手致意,只是为了告诉我们:记住,可以让日历上最简单的数字,变成岁月最厚重的注脚。”


今年天津高考卷的作文材料即自《朗读者-纪念日》的“卷首语”。“纪念日”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路标”,更是历史的重要“里程碑”。无论是个人的“纪念日”,还是国家、民族的“纪念日”,都在激励我们要牢记历史、逐梦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考生可以选取国际国内某个或某些重大节日,也可以选取学校的、家庭的或个人的值得纪念的日子,以之作为写作的主体对象,或叙写值得纪念的事件,或记述举行纪念活动的情景内容,或抒发真切的感受,或发表个人的看法等等。总之,选材是广泛的,立意是多元的。但无论采用何种文体作文,都应扣题而发,都应紧扣“值得纪念”和“日子”两个要素,都必须有着健康的思想情感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浙江卷作文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作文解析


材料属于整体型单一型,共三种认识。材料的三句话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表达凝练,观点明确。


材料立足于人们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得失”,进行认识。所谓是“新瓶装旧酒”。擅长记叙类的同学可以从生活中的事件入手,讲人生路上的“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只是一个起点,或者是过程,或者是终点。面擅长议论的同学,则可以从尚奇者仍可追热点之新写大国崛起之用人理念;敏察者可展刻画之长写人与人赤诚相交,互相成就;情笃者可以此及彼吐肺腑之真;思深者可多角度审问发独到之论。


参考立意:

1. 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得有失,有得有失方是人生。

2. 人生路上的“塞翁失马”只是一个过程。

3. 不患得患失才是幸福快乐之本。

4. 莫以得失论成功。

5. 得到何尝不是一种失去?

6. 得与失既是起点,又是过程与终点。

7. 放开了得与失的执念,简单才是最好的生活。

8. 锚住得与失,穿越这人生之海

9. 在巨变的时代,与得失相依前行